
張琬(左一)在阿爾巴尼亞過春節。受訪者供圖
一方面是小語種的火爆招生,另一方面很多考生并不了解小語種專業的就業情況。在一些小語種畢業生成為“香餑餑”的同時,也有一些學生干脆放棄了所學專業,最后只能憑借英語找到工作。幾個小語種的“過來人”均表示,選擇小語種之前,一定要事先了解自己未來的就業方向。
不是所有語種都如想象中完美
出鏡人:趙文剛
所學語言:越南語
現獨立經營商貿公司
趙文剛前不久剛剛在南寧開了自己的商貿公司,專門做面向東南亞,尤其是越南的水果貿易。說起畢業不到兩年就能開辦自己的公司,趙文剛說,多虧了他會中、越、英三種語言的語言優勢。
憑小語種優勢開辦公司
地理優勢選擇越南語
趙文剛的家鄉是廣西憑祥市,著名的友誼關(原鎮南關)離他家不到50里地。出友誼關往南不遠,就是越南了。中越邊境沖突停止后,這里的邊貿往來非常活躍,當地百姓大多能說上幾句越南話。在這種環境中耳濡目染長大的趙文剛,在上大學前就學會了日常的越南語。
2004年,趙文剛面臨高考。因為早就決定學越南語,將來從事邊境貿易,擺在他面前的選擇很清晰,要么去廣西大學學越南語,優勢是在學校時就能有很多機會參加面向東南亞的貿易實踐;要么去北京外國語大學學越南語,優勢是可以接觸到更多元的文化。經過和家人的一番商議,趙文剛選擇了北京外國語大學。
因為之前已經學會部分越南語,趙文剛學起來比較輕松。根據北外的傳統,學外語的學生在學習本專業外語的同時,大多會選修一門其他語言作為第二外語。趙文剛本來想再學一門東南亞國家的語言,但考慮到萬一再次發生東南亞金融危機,就業將受到影響,他最終選擇了選修英語。
語言優勢成就個人事業
盡管來北京前已經做了充分準備,但北京冬天的寒冷還是超出了趙文剛的想象。他在南方買的羽絨服和毛衣只能在室內穿,出了寢室門,他立刻就感到冷得刺骨。不過,這倒讓他迷上了在冬天吃火鍋并遇上了他的女朋友。女朋友也是廣西人,在北外學印尼語。畢業后,兩人一起回到廣西。正是女友的支持,讓趙文剛在前不久成立了屬于自己的公司。
2008年趙文剛畢業時,正趕上第四屆中國—東盟博覽會召開,他和女友很輕易就在一家貿易公司找到翻譯工作。在這家公司,趙文剛參與了大部分與越南客戶的商貿談判并擔任溝通翻譯的工作,這讓他熟悉了邊貿業務的流程和談判技巧。
2009年10月,趙文剛所在的公司參加了第五屆中國—東盟博覽會,趙文剛擔任公司翻譯。在展會上,趙文剛發現東南亞地區的熱帶水果相當便宜,進入中國后即便加上關稅和運費,價格依然相對較低,市場空間很廣闊。考慮到2010年中國和東盟各國將建立自由市場,屆時上萬種商品都會實現零關稅,中國將從東盟國家進口更多的熱帶水果,趙文剛產生了跳槽到從事水果貿易的外貿公司的想法。恰好,一家歐洲客商在展會上與越南的水果貿易商談起買賣,但欠缺既懂越南語又懂英語的翻譯。趙文剛經朋友介紹,臨時擔任了翻譯,這不僅讓他對越南熱帶水果的情況有了更多了解,還通過這次翻譯獲得了數目不菲的提成。
博覽會結束后,趙文剛開始考慮跳槽到熱帶水果貿易公司。女友則建議與其一直做翻譯,還不如自己開一家商貿公司創業。之后,趙文剛又獲得了父母和幾個朋友的支持;一番越南行之后,他又獲得了供應商的支持,此時,創業的資金與人脈都醞釀成熟,今年1月份,趙文剛的水果貿易公司成立了。
現在,趙文剛的公司已經正常運營。預計最晚到6月份,他的公司就能持續贏利。而隨著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深入發展,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將持續大幅增長,趙文剛認為,學習東南亞國家語言在就業方面將不存在任何障礙。
“以后都不會和所學語種打交道了”